當前位置 : 首頁 > 資訊中心 > 時政要聞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君子檢身,常若有過|總書記的用典智慧

            無論什么時候,問題總是客觀存在的,我們要以“君子檢身,常若有過”的態(tài)度來檢視發(fā)現自身不足,做到知恥而后勇。

            ——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(2019年6月24日)

            “君子檢身,常若有過”,即君子要時刻檢視自身,好像常有過錯一樣。言外之意,修身律己、省察克治不是一兩天的事,而要成為時時處處的自覺。這句話出自一本古代典籍《亢倉子》。

            亢倉子,春秋時期陳國人,相傳是老子的弟子。他認為,對于自身缺點,“賢者見之寬恕而不言,小人暴愛而溢言,親戚憐嫉而貳言”。自己有了過失,別人未必能發(fā)現,即便察覺到了也不見得會說出來。這時,主動的“檢身”就格外重要了。

            道理人人都懂,但并非每個人都能時刻踐行??鬃犹岢肮院穸∝熡谌恕薄耙姴毁t而內自省”,但他也說“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”,意思是沒見過有誰能意識到自身錯誤而深感自責的??梢?,遇事克己自省、直面己過,并不容易。

            一個人能否檢身,別人不大知道,外界也沒法強求。每當獨處一室,能不能自我剖析、反躬自問?可不可以做到不對自己隱瞞、主動查找并糾正錯誤?如是種種,全都“存乎一心”。

            唐代詩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時,從天竺山上帶回兩塊石頭。一天,他在把玩之際忽然醒悟:如果游玩之人都隨手拿走幾塊天竺石,那天竺山豈不要被掏空?他寫下一首自責詩:“三年為刺史,飲冰復食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兩片石。此抵有千金,無乃傷清白?!?

            “君子檢身”貴在主動,難在自覺。杭州任上,白居易政績斐然,他興湖筑堤,引水灌田,植樹成蔭,造福百姓。按理說,留下區(qū)區(qū)“兩片石”以作紀念,實在算不上什么事,而他卻能自我審視,認為此舉有傷“清白”。這種自責、自省、自警的態(tài)度,令人敬佩。

            古往今來,許多先賢都注重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視之為提升自我的有效方法。春秋時期,晏子曾以彎曲且布滿疙瘩的木頭自喻,認為只有經過“劈、削、刨、鋸”后方能成材。同理,每個人也應當下一番日省月修的工夫,及時給自己“修枝打杈”。

            北宋宰相文彥博留下了“數豆修身”的故事。文彥博自幼聰慧過人,但因為頑皮常惹禍犯錯。于是,他準備了兩個瓷罐,做了好事就往一個瓷罐里放一顆紅豆,做了錯事就在另一個瓷罐里放一粒黑豆。慢慢地,紅豆越來越多,黑豆越來越少。他以此誡己立身,終成一代名相。

            他人的批評提醒固然可貴,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內因。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在《了凡四訓》中寫道:“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于自是;一日無過可改,即一日無步可進?!比绻灰娝瞬皇?、無視自身不足,就會陷入自我滿足、自以為是的怪圈,更別說有所提高了。

            “內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?”古人認為,能夠正視自己不足的人就稱得上是君子。今天的黨員干部,也應有“君子檢身,常若有過”的自覺,把自省作為一門必修課。

           
         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,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村妓,亚洲国产中文字幕视频,亚洲人人玩人人添人人